诛戮;屠杀。
相关:
磔鸡 - 旧俗于正月一日杀鸡挂于门以除不祥。
蔑杀 - 犹灭杀。
蛊杀 - 用蛊术杀害。
贼杀 - 1.杀害。 2.用作詈词。
赚杀 - 1.亦作"赚煞"。 2.赢得,博得。
酷杀 - 犹虐杀。残酷杀害。
镳杀 - 射杀。
隆杀 - 犹尊卑﹑厚薄﹑高下。
骚杀 - 下垂晃动貌。
鸩杀 - 用鸩酒毒杀。
详解
磔杀,读音为zhé shā,是古代一种酷刑。具体解释如下:1. 定义:磔杀是指使用磔刑(分裂肢体)将人处死。这种刑罚在古代中国是一种极为残酷的刑罚方式。2. 历史背景: - 汉代以前,磔刑是一种正式的死刑方式,但在汉代,磔刑被并入了弃市等死刑方式中。 - 隋唐以后,五刑固定为笞、杖、徒、流、死,其中死刑又分为斩、绞等,而磔杀作为死刑之外的酷刑依然存在。 - 明代时,凌迟(又称寸磔,脔割)被明文列入法典,成为正式的刑罚之一,与斩、绞并列。凌迟刑罚的具体操作与磔杀相似,但更为残忍和细致。3. 行刑方法: - 在法场立一根大木柱,绑缚犯人。 - 刽子手用法刀,一片一片地剔受刑人的肉,先手足,次胸腹,后枭首。 - 有的行刑方式是每一寸一寸地将肉割尽,然后割生殖器,取出内脏,肢解尸体,剁碎骨头。4. 著名案例:明将袁崇焕被冤杀,史载其受磔刑(分裂肢体),处死于西市。其死状惨烈,张岱的《石匮书后集》记载:“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总结来说,磔杀是古代中国一种极为残酷的刑罚方式,其行刑方法残忍至极,给受刑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折磨。同时,这种刑罚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犯罪的严厉惩罚和对死刑执行的残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