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苴咩城遗址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大理州大理市大理镇坐标25°42′04″N 100°08′45″E / 25.70113°N 100.14582°E / 25.70113; 100.14582分类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时代唐-元编号3-58认定时间1987年12月21日
阳苴咩城北城墙遗址,左侧为桃溪
阳苴咩城遗址文保碑
羊苴(jū)咩(miē)城(白语:yon‧zon‧mix[1]),又称“阳苴咩城”、“阳苴𠴟城”、“苴咩城”,位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镇。城池遗址在今大理古城及其以西地区,北至桃溪南岸,南至绿玉溪北岸一带。先后为南诏、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国和大中的国都[2]。
名称[编辑]
此章节需要扩充。
“苴咩”音“jū miē”係现代读音,方国瑜将“苴咩”的中古汉语音拟作“tshia mia”,即《蛮书》向达校注的“上音斜,下符差切”。
历史[编辑]
羊苴咩城原为河蛮所居之地[3],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被南诏占据[4]。大历14年(779年),南诏君主异牟寻将国都由太和城迁至羊苴咩城[4][5]。902年南诏国为鄭買嗣所篡,改国号为长和。后又被趙善政改为天兴,年號尊聖,次年楊干貞廢悼康帝改为义宁。直到937年白族人段思平得国,建立大理国。羊苴咩城也于此时改名为大理城。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将沐英攻下大理城后,在羊苴咩城基础上修建今大理古城,旧城被废弃,逐渐掩没[5]。
发掘、保护[编辑]
此章节需要扩充。
1985年9月,被公布为第一批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三批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5]
参考资料[编辑]
^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主编;赵衍荪,徐琳编著. 白汉词典. 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6: 397. ISBN 7-5409-1743-1.
^ 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编纂编委会编. 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6: 334. ISBN 7-5326-0299-0.
^ 蠻書/卷05. 维基文库 (中文). 大和城、大厘城、陽苴咩城,本皆河蠻所居之地也。
^ 4.0 4.1 薛琳主编. 新编大理风物志.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107. ISBN 7-222-02726-2.
^ 5.0 5.1 5.2 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编. 大理州文物保护单位大全.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6: 58–60. ISBN 7-5367-3459-X.
延伸阅读[编辑]
马长舟. 阳苴咩城之考察与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2): 28-32.
段伶. “阳苴咩”考. 大理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2): 76-79.
赵云; 王育珊. 南诏古城“阳苴咩”地名译音考.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6, 26 (4): 110-117.
外部链接[编辑]
大理羊苴咩城遗址
大理旅游项目文物勘察时发现的千年遗迹未受损毁
查论编大理州境内的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大理市杜文秀墓 | 圣源寺观音阁 | 苍山神祠 | 法藏寺董氏宗祠 | 阳苴咩城遗址 | 周保中故居 | 大唐天宝战士冢 | 凤仪文庙 | 龙首关遗址 | 金镑寺漂来阁 | 日本四僧塔 | 观音堂 | 杨杰故居 | 大理城隍庙大殿 | 蒋公祠 | 古生戏台 | 下关人民街113号白族民居四合院祥云县王复生,王德三故居 | 东城门及钟鼓楼 | 董友弟墓石雕造像 | 云南驿机场旧址 | 王孝达烈士故居宾川县祝圣寺 | 上沧本主庙 | 杨氏宗祠名人题刻 | 南薰桥 | 平川观音寺 | 红军长征过宾川旧址弥渡县李文学彝族农民起义遗址 | 永增玉皇阁 | 白崖城遗址及金殿窝遗址云龙县云龙盐井遗址 | 虎头山道教建筑群洱源县段信苴宝摩崖碑 | 旧州三塔 | 凤羽古建筑群 | 真武阁 | 灵鹫寺 | 马家祠堂剑川县金华山石刻 | 宝相寺 | 赵藩墓 | 海云居 | 灵泉庵岩画鹤庆县鹤庆文庙 | 鹤庆云鹤楼漾濞彝族自治县云龙桥 | 苍山崖画南涧彝族自治县回营清真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巍宝山古建筑群注1 | 拱辰楼注2 | 圆觉寺及双塔 | 永济桥 | 巍山文庙 | 东岳宫 | 星拱楼 | 利克村传统民居建筑群 | 蒙舍城遗址 | 东莲花村传统建筑群注1. 巍宝山古建筑群中长春洞2006年升为国保,斗姥阁主体建筑2010年3月毁于火灾,当年重建。注2.拱辰楼主体建筑在2015年1月毁于火灾,当年重建。
参见:云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 云南各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