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我,作为一个前快手底层搬砖工、现正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领域探索的小透明研究者,最近因为看到快手上一个1200万粉丝的大V“四平阿厦”疑似被封的消息,又在想一些事儿:
“2018年的快手危机,如果有机会回到过去,能不能把它从根源上解决掉?”
最近几天得闲,于是老王我花费了大量时间搜索,查阅了一下局域网内外的历史资料,得出了一个结论:2018年的快手危机,很难避免发生,但是还是有机会避免的,只不过很可惜,快手基本没怎么抓住机会。
01 2018年的快手危机发生前,其实已经有了预警信号
2018年3月31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和《东方时空》节目曝光短视频平台存在大量的早孕网红视频,并点名批评了快手等平台。
2018年4月3日,快手CEO宿华发布《接受批评,重整前行》道歉声明。
2018年4月4日,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网信办接连约谈快手科技,要求快手针对近期暴露的若干问题进行整改。中央网信办称,经查,快手、火山小视频未能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出于博取眼球、获取流量目的,疏于账号管理,任由未成年人主播发布低俗不良信息,突破社会道德底线、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
随后,快手官微发布《快手整改措施》进行回应,宣布全面回查现有库存视频和停止新增视频上传账户,次日快手APP于在安卓手机各大应用商店下架。
随后发生的事,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否则就有凑字数的嫌疑。
其实在这次大整改发生之前,就已经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预警信号了——2018年2月12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了题为《重拳打击网络乱象》的节目,揭露了网络直播中存在的乱象。其中提到快手平台上存在未成年人打赏的问题。
只可惜当时的快手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是按照惯例回应:“公司已经注意到有媒体报道快手平台上存在未成年人打赏的问题,感谢媒体的关注和监督,并对当事家长表达歉意。已进行了全额退款处理。”
这种回应语气,显然是把《焦点访谈》当成了大一号的官方媒体,并没有放在心上。稍微有点见识的人应该知道,《焦点访谈》节目组的能量非常大,大到可以视作有关部门的官方行动的预告。在《焦点访谈》的节目播出后,快手其实就应该组织专班人马进行内部专项整改,整改完毕以后邀请其节目组和有关部门进行检查。
节目组给了一两个月时间,发现快手应用内的乱象还是存在,于是换了一个角度,把议题推到更为大众化的《新闻直播间》,把话题抛给了整个社会。接下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在《焦点访谈》这个巨大的预警信号之前,老王我发现其实已经有了好几个小一点的预警信号。其中有一个信号非常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在一个小自媒体发文以后,快手官方团队里的员工将涉及到的视频进行了删除,然后对相关自媒体进行了投诉,之后就没有更多行动了。
在快手员工看来,我已经把事情解决了,所以没问题了。而在其他人看来,快手官方在掩盖问题,根本不想解决问题,而是想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就这样,快手软件在社会上的负面舆论声浪越来越大,直到被央视记者注意到。
02 快手员工的短视处理,显然跟高层的行事作风脱不了干系
一般来说,处理问题的快手员工基本都是基层,手上权限有限,在有限的权限内把问题简单处理一下,就算对得起公司发的微薄工资了。
如果哪个快手员工事多,越级向领导反映了一下,领导不重视,可能以后也就没了积极性,以后再碰到问题就按照最省事的方法处理;领导重视的话,那就有得折腾了。首先,领导会把手下的各个小领导召集起来开个会。我们先不说开会能开出什么结果,员工的直属领导肯定会找他谈话,要求他以后先向自己汇报。别的事我们先不说,在这种反馈机制下,基层员工把事情做得更好的主观能动性肯定会大大降低。
良好的危机处理制度设计,就应该把做事的决策权赋予战斗在一线的人员身上,不能让反应链条过长,以免耽误处理的最佳时机。等黄金时间过了再处理,比不处理埋头装死好不了多少。
当然,不能让没有经验的愣头青凭着个人情感随意处理,要不然会惹出更大的风波。
所以,就需要富有经验的总编辑来统领全局。
……
在2016年,被自媒体“X博士”以一篇十万加,让社会注意上了快手的魔幻生态以后,快手便频频成为了社会舆论的焦点。
恰好快手CEO宿华碰上了传媒界老炮——前网易传媒常务副总编辑曾光明,两人一见如故似知己。在2017年的年初,曾光明便火速加入了快手,成为了合伙人兼首席内容官。
但一年半以后,曾光明却突然离开了快手。原因现在很明了,以内容见长、拥有传统媒体经历的曾光明,未能很好地解决快手的低俗化内容问题,曾的去职与此有很大程度的关系。
老王我曾经也想不通,传媒经验如此丰富的一号人物,怎么就在自己擅长的地方翻了车。
不过随着阅历的增长,老王我想明白了。虽然老炮曾光明传媒经验看起来十分丰富,但是只要大家仔细一看,就能发现曾光明基本是在娱乐板块耕耘。更重要的是传统媒体本身就有一定格调,自身风格就会把一些低俗的内容排斥在自身以外,编辑们见不到很多低俗的内容。见不到,自然不会觉得自己经验不足。
换句话说,宿华觉得曾光明行,外界也觉得曾光明行,曾光明也觉得自己行。但是这个世界对曾光明说,你不行。
现实世界太复杂,使得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也变得复杂起来。传统媒体所接触到的这个世界,并不完全是这个复杂世界的真实映像。
再把目光放大到其他公司,情景莫不如此。从传统媒体跳槽到互联网公司当内容负责人的传媒老炮们,基本上没有不翻车的。
传媒老炮们虽然履历经验丰富,但是那只能代表过去的荣耀。而互联网瞬息万变,脑子里的知识不保持更新,经验很快就会变得陈旧。
2017年12月25日,当所有人都沉浸在圣诞节的气氛中时,为回应平台频频爆发的争议事件,快手召开了一场“媒体沟通会”,没想到身为平台首席内容官,曾光明的一席话反让快手再次站上风口浪尖处。面对外界对快手内容的质疑,曾光明公开了快手的用户画像:“快手的大部分用户来自二线以下城市,最高学历低于高中,他们拍的东西在都市精英看起来很low,但是他们并不在精英的判断框架里。”
面对外界指责平台内容缺失监管等问题,曾光明更是回应“快手的审核是全行业最严格、最到位的”。 曾光明表示,快手尽到了力所能及的管理责任,并已建立1000人以上审核团队,结合智能识别技术,能实现对所有新上传视频实现先审后发,并屏蔽所有肉眼可识别的违法违规内容。
从曾的话里行间,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传媒老炮曾光明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实在是没有更多改进的空间。
……
想不到,这个总编辑职位的合适候选人,竟然出乎意料地难找。
03 互联网内容风控要想做好,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互联网内容风控,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传统的总编辑负责制,显然已经不太适合管控这个复杂多变的互联网虚拟世界。从我个人角度来讲,老王我觉得从事互联网安全领域的风控专家们比较适合首席内容官这个位置。
当然,有超强政治觉悟的风控老司机更好。
风控老司机们,天天在跟互联网的恶势力们作斗争。他们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安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对抗,情报与情报之间的对抗。
互联网内容风控,没有传统媒体的总编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只要有人肯花时间搜索下资料,就能发现这个领域至少有数十本学术专著。
有专著,就意味着这个领域不是随便请个传媒大咖就能玩得转的。
老王我在此呼吁,各大互联网公司、各大研究机构以及有关部门,一定要集中力量,建设一个培养互联网内容风控人才的行业交流平台。毕竟,有交流才有进步。
互联网内容风控要想做好,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你我他,都是其中的一员。
愿我们的互联网,没有阴暗的角落。